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How to Do Great Work)-上篇

Edward 5
15 min readOct 12, 2023

--

分成三篇之中的第一篇

前言

原文有二萬多字,我將它拆成三篇文章,讓自己與他人閱讀上,更容易吸收與更多時間休息。
原文出處:

翻譯出處:

圖片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YMqgiXLjvRs

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How to Do Great Work)

作者:Paul Graham,翻譯:周欽華

如果你收集眾多不同領域中做出偉大成就的技巧清單交集,會是什麼樣子?

為了找出答案,我決定自己列一次這個清單。

一方面,我希望這個指南適用任何領域。

另一方面,我也好奇此一交集的形狀。

此次練習證明交集的確有個形狀,而不是只有「努力」這一點。

以下方法預設你懷抱巨大的野心。

【四個步驟】[a]

第一步是"決定你要做什麼"。

你選擇的工作需要具備三個特質:它必須是

  1. 你有才能的工作。
  2. 你對其有深層的興趣
  3. 它提供做出偉大成就的機會

實務上你不需要擔心第三個條件。有野心的人在這方面反而都太過保守了。

所以你只需要找出你有才能且懷抱興趣的事情。[1]

這聽起來單純,但通常相當困難。

原文註釋: [1] 我不覺得你能精確定義什麼叫「偉大的成就」(great work)。偉大的成就代表你將重要的事情做到極致,以致於擴展了人們對可能性的認知。但何謂重要並沒有門檻。只有程度之差,而且往往在當時很難判斷。因此我寧願人們關注於發展自己的興趣,而不是擔心自己做的事情是否重要。努力做出不可思議的東西,然後留給未來的世代決定你是否成功了。

在你年輕時,你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或不瞭解工作是怎麼一回事。你最終從事的工作現在可能還不存在。所以雖然有些人在 14 歲時就已找到目標,但多數人必須靠自己摸索。

要確定該做什麼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做。

若你不確定要做什麼,就先猜。

選一個事情,然後上路。

有時你會選錯,那也沒關係。知道多一點事物是好事;許多重要的發現源自於看出不同領域之間的關聯。

培養自己開啟計畫(project)的習慣。

不要讓別人為你定義什麼叫工作。

如果你真的有一天做出偉大的成就,它很可能是出自於你自己的計畫。
它有可能是某個大計畫中的一部份,但你會是核心的推手

你該選什麼計畫?

選擇任何讓你興奮且充滿野心的

隨著年齡增長與對計畫的鑑賞力提升,「興奮」與「重要性」將逐漸合而為一。也許對 7 歲的你來說,用樂高建一個巨大的東西很有野心。14 歲時可能是自學微積分。到 21 歲時你開始探索物理學中的未解之謎。但永遠保持興奮

這種帶著興奮的好奇心是做出偉大作成就的引擎,也是舵。它不只推動你向前; 若你任它發揮,它也會指引你的方向。

什麼事讓你不可救藥的好奇 — 甚至到了其他人都感到無聊的地步?

那就是你在找的

當你找到一個令你深深著迷的東西,

第二步是充分學習,直到抵達該領域的知識前沿

知識擴展是破碎的(fractally)。從遠處看,它似乎邊界清晰平整。但當你接近前沿時,會看到其中有許多缺口(gap)。

第三步就是發現這些知識的缺口。

這需要一些技巧,因為你的大腦為了簡化對世界的認知,習慣忽略那些缺口。許多發現都來自於質疑一般人視之為理所當然的事情。[2]

若你發現的答案顯得很奇怪,那就更好。

[2] 許多喜劇脫口秀都是基於捕捉到日常生活中的異常。常常是「你有沒有注意到 . . . ?」這個類型。新點子來自於用同樣的方法捕捉不平凡的事物。這或許解釋了為何人們遇到新想法,第一個反應通常是笑:哈!

偉大的成就通常都帶有一絲「異樣」。這可見於繪畫與數學之中。不必刻意去製造怪異;但若有異樣出現,就勇敢的迎接它。

要勇敢的探索那些非主流的想法,即便其他人都沒有興趣 — 應該說尤其是在其他人沒興趣的時候。

若你對某個他人忽略的想法充滿熱情,且你有足夠的專業指出其他人的遺漏之處,那麼這很可能是你放手一搏的最好機會。[3]

四個步驟:1.選一個領域,2.學習知識到足以抵達領域的前沿,3.留意其中的缺口,4.探索有潛力的缺口。

這是從畫家到物理學家,基本上所有曾做到偉大成就的人的作法。

[3] 第二個條件是關鍵。若你對某些權威忽略的東西很興奮,但你除了「他們就是不懂」之外,提不出更精確的解釋,那麼你就會開始漂流到偏激者的領域了。

第二步與第四步需要苦功。雖然很難證明要做出偉大成就一定需要努力,但實證上這幾乎跟人會死一樣證據確鑿。這也是為何做一件你感興趣的事那麼重要。興趣比勤勞更能驅使你努力。

最有力的三個動機則是1.好奇、2.喜悅與3.想要讓他人印象深刻

有時三者合而為一,這組合是最強大的。

最大的酬賞將是發現一個剛剛破裂的花苞。你注意到知識的表面出現一道裂痕。把它剝開,發現裡面有全新的世界。

【找到該做的事】

讓我們再細談一下「找到該做什麼」這個複雜的主題。

此事很難,主要是因為大部分工作你不下去做,就不知道它的真實面貌。

因此前述的四個步驟會重疊:你可能得投入數年做一件事之後,才知道你有多喜歡它,或是你有多擅長它。這段期間你無法做其他事,也無法學習其他的工作。

最差的狀況是,你基於片段的資訊在很晚才選到該做的事情。[4]

[4] 找到要做的事情不只是在「目前的你」以及「一串已知的問題」之間找到匹配。你往往需要與問題共同演化。這就是為何有時要找到要做什麼真的很難。可搜尋的範圍超大,涵蓋所有可能的工作,包括已知與尚未被發現的,以及所有未來版本的你的笛卡爾積(cartesian product)。

你不可能搜尋整個空間,因此你必須仰賴啟發來生出有潛力的路經通過空間,並祈禱最佳配對是集中的。但它們不一定集中;不同的工作集中,有時是因為歷史的意外,有時是因為工作內部的相似之處。

「野心」的特質使此問題更加複雜。

野心有兩種,一種在你對主題有興趣之前就已存在,另一種則是基於興趣而生。

大部分做出偉大成就的人兩種兼備。當你擁有的第一種成分越高,要選擇做什麼就越難。

大多數國家的教育系統假裝這很容易。

它們期待學生在理解領域之前就決定投身該領域。結果,有抱負的人走在真正適合自己的路線上時,反而被制度認定為「偏差」事件。

教育體系至少該承認這一點 — 承認制度不但不能幫助學生找出要做什麼,而且還是建立在「青少年能神奇的猜出自己要做什麼」的假設之上。

他們不告訴你,那我來說:

想找出自己要做什麼這件事,你得靠自己。

有些幸運兒正確的猜中了;但其他人將發現自己在預設「大家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軌道上,跑著對角線。

如果你年輕、有抱負,但不確定要做什麼,你該怎麼辦呢?

你不該做的是被動的隨波逐流,預期問題會自己消失。

你必須行動。

但沒有可遵循的系統流程。

當你讀那些偉人傳記時,會發現「運氣」其實佔了很大部分

他們經常因為一次偶然的相遇,或一本隨手拾起的書,而發現自己要做的事情。

因此你必須讓幸運很容易找上你。方式是保持好奇。

嘗試各種事情,見許多人,讀許多書,問許多問題。[5]

當你迷茫時,優先考慮有趣的事情。

[5] 有許多原因讓好奇的人更可能做出偉大成就,但其中較細微的一個原因,是他們灑出大網,因此更有機會在第一時間就找到正確的工作。

你理解的越深入,領域也會之改變。

例如,數學家真正在做的事情跟你在高中的數學課做的事情非常不同。

因此你應該給不同的工作機會,感受其面貌。

但你學習一個領域越多,它應該變得*越來越有趣*(按:原文中的斜體字以 *前後星號* 表示)。若不是,那它可能不適合你。

如果你有興趣的事情跟其他人不同,別擔心。

你有興趣的事情越怪,越好。

奇特的品味通常意味著強烈的熱情,使你更有生產力。

而且在乏人涉足的領域,你更有可能找到新發現。

你適合一項工作的跡象:你連那些其他人覺得乏味或可怕的部分都喜歡。

不過領域不是人,你不需要對它忠誠。

若在工作中你發現其他更令人興奮的東西,別怕轉向。

若你要做一個給人的東西,請確保它是人們真的要的。

最好的方式是做你自己會要的東西

寫你自己想看的故事,做你自己想用的工具。

你的朋友們通常興趣相近,因此他們也會是你第一批觀眾。

*應該*只是前面「做讓你興奮之事」的規則的實踐。

顯然你最興奮想寫的故事應該是你自己想讀的那個。

不過我特意明講這一點,這一點是因為太多人誤解。

他們不是做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是嘗試滿足一個想像的、更高尚的受眾。一旦你走上那方向,你就迷失了。[6]

當你試圖找出要做什麼工作時,許多力量會讓你迷失。例如矯揉造作、追求流行、恐懼、錢、政治考量、其他人的願望或精妙的詐欺等。

[6] 若你為了比自己更不精明的目標受眾,使你以居高臨下的語氣為他們服務,那也是危險的。若你是用某種憤世嫉俗的態度做,可能可以讓你賺很多錢,但這不是做出偉大成就的途徑。不過會走這條路的人也不在乎就是了。

只要你始終堅持做你真的覺得有趣的,你就免受那些傷害。當你有興趣,你就不會迷路。

【留在上風處】

「追隨你的興趣」聽起來可能是個消極的策略,但它往往意味著跟著興趣跨越種種障礙。你通常必須冒著被拒絕與失敗的風險。因此它需要很大的膽識。

然而,雖然需要膽識,但你通常不需要太多計畫。

大多時候做出偉大成就的配方就是:努力做令你興奮的野心計畫,好事自會隨之而來。

與其做計畫然後執行,你只需要盡量保存某些基本原則(invariants)

計畫的缺點是它只適用於你能提前描述的成就。

要贏得金牌或是成為富翁,你可以在小時候就做決定,然後頑強的追求目標。但你不能用這方法發現演化論。

我想對多數想要做出偉大成就的人來說,正確的策略是不要計畫太多。

在每一個階段都做你覺得最有趣,以及會為未來開闢最多可能性的事情。

我稱此策略為「留在上風處」(staying upwind)。這似乎是大部分做出偉大成就的人的成功方式。

【開始做的小技巧】

即使你找到了讓你興奮的工作,實際去做也不一定單純。

有時候新想法會讓你在早上跳下床然後衝去工作;但也有許多時候不是這樣。

你不光只是揚起帆,然後被靈感向前吹。會碰到逆風、潮流跟暗礁。因此工作也有技巧,就像航海有技巧。

例如,雖然你必須努力工作,但也有可能太努力,導致報酬遞減。

疲累讓你變笨,最終傷害你的健康。報酬遞減的臨界點取決於工作性質。有些最困難的工作,你一天可能只能做 4 到 5 小時。理想上那四五小時是連續的。

盡量確保生命中有大塊完整的工作時間。一旦你預期會被打斷,你就會避開困難的工作。

啟動工作往往會比(開始之後)持續工作更難。

你有時必須用小技巧跨過一開始的門檻。別擔心,這是工作的本質,不是你的人格有問題。

每天的工作有個啟動能量(activation energy),每個計畫也有自己的啟動能量。

由於這門檻是虛構的 — 其超過持續工作所需的能量 — 因此為了跨越門檻,對自己說一個小謊也是 OK 的。

通常要做出偉大的成就是不該對自己說謊,但啟動工作是少數的例外。

當我早上不想工作時,我常常騙自己說:「我只檢查一下目前的進度」。5 分鐘後,我發現弄錯或需要修正的地方,我就上工了。

同樣的技巧也適用於啟動新計畫。

例如對自己謊報一個計畫所需的工作量是 OK 的。

許多偉大成就的起點,是從有人說:「這能有多難?」開始。

年輕人在這一點上有優勢。他們更樂觀。

雖然有時樂觀源自無知,但此時無知勝過最好的知識。

開始了就要盡量完成,即便最後的工作量超過預期。完成事情不但是實踐俐落與紀律,許多計畫中最棒的成果都出現在收尾時。

同樣的,對自己稍微誇飾一下手中工作的重要性也無妨。若那能幫助你發現一些新事物,最終誇飾可能會轉為事實。[7]

[7] 這個點子我是學自 Hardy 的「A Mathematician’s Apology」。我推薦任何領域有野心做出偉大成就的人閱讀。

【拖延的危險】

啟動工作有兩種意義,日常的啟動(per day)每個計畫的啟動(per project)。

因此也有兩種拖延。計畫的拖延遠比日常的拖延更危險。

你日復一日延遲啟動有野心的計畫,只因為時機似乎尚未成熟。當你的拖延以年計算,你就少完成了許多事。[8]

[8] 正如我們高估一天能做的事,低估數年能完成的事,我們高估拖延一天的傷害,但低估拖延數年的傷害。

計畫的拖延之所以危險,另一個原因是它常偽裝成工作。

你不是真的坐在那裡什麼都不做,而是在勤勞的做別件事。

因此計畫上的拖延不會像日常拖延那樣響起警鐘,你太忙碌也不會注意到。

要克服拖延,你需要不時反思:

我是不是在做我最想做的事情?當你年輕時,偶爾答案是「不」也沒關係。但你越老,這狀況就越危險。[9]

[9] 你通常不會從做自己完全想做的事情中獲得報酬,特別是一開始。有兩個選項:一個是從做接近你想做的事情中賺錢,然後希望將其推得更近。另一個是從完全不同的工作中獲得報酬,然後你想做的計畫是副業。兩種方法都可能成功,但都有缺點:第一種方式從一開始就是妥協,第二種則你需要用力擠出時間。

【指數成長】

偉大的成就 通常代表在某個問題上,你會投入高到大多數人覺得不正常的時間。

你不能把那時間看作是成本,那你就會覺得太高了。

你必須在工作時覺得工作本身足夠吸引人。

確實,有一些工作需要你數年努力的做一件你憎恨的事情,才開始碰到好玩的部分;但偉大的成就不會如此產生。

偉大的成就來自於持續的專注在一個你真的感興趣的東西上。

當你停下來檢視時,你會驚訝於你已經走了多遠。

我們會驚訝,是因為我們低估了累積工作的效果。

每天寫一頁聽起來不多,但日積月累,一年後你就完成了一本書。

那些做出偉大成就的人每天做到的不多。他們會完成一些事情,而不是什麼都沒有。

如果你做的工作有複利,你會得到指數型成長。

大部分做到的人是無意識的做到,但這值得停下來思考。

舉例來說,學習也有此一現象:你對一件事瞭解越多,它就變得越容易。

吸引觀眾也是如此:你有越多粉絲,就越容易吸引到新粉絲。

指數型成長的困難在於初期曲線似乎是平的。

其實不然,它仍然是一個迅猛的指數曲線。但一開始直覺上我們感受不到,因此容易低估了初期的潛力。

能指數型成長的事物價值非凡,因此也值得花非凡的努力將它啟動。

但因為我們初期低估了指數型成長,因此這努力通常也是不自覺的:人們挺過了學習新東西一開始缺乏回報的階段,因為他們從經驗中知道,學習新東西總是要經歷一開始的付出;或是他們一步一腳印的吸引每一位粉絲,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更好的手段。

若人們都知道如何投資指數型成長,許多人就會這麼做了。

【閒晃也是工作】

不是只有在你努力時才是工作。當你走路、沖澡或躺在床上時,有一種無目的的思考非常強大。讓你的意識稍微流浪一下,你往往能解決那些正面無法解決的問題。

然而,你平常必須先努力工作,才能享受到這種思考方式。你不能整天閒晃做白日夢。

白日夢與餵養白日夢問題的正常工作必須交錯。[10]

[10] 若你妥善安排生活,生活會自動提供專注與放鬆的循環。最理想的設定是一個你可以走路來回的辦公室。

大家都知道工作時要避免分心,而在思考循環中的放鬆階段也是如此。當你讓你的思緒漫遊時,它會漫遊至你當時最在乎的事情上。因此躲避那些會將你的工作推至次要的干擾,否則這種寶貴的思緒會浪費在分心的事物之上。(但有一點例外:不要躲避關愛)。

【工作的品味】

主動培養對你領域中的成就的品味。在你知道哪一個是最好的,以及什麼使它脫穎而出之前,你不知道你在追求什麼。

那個最好的就是你的目標因為你若不力求最好,則你連好都達不到。

許多領域都提及這個說法,因此值得深思為何成立。可能是因為所有野心的失敗都是因為努力不足 — 幾乎所有未命中目標的子彈都是由於射程太短。

也有可能是追求卓越與追求平庸的野心有品質上的不同。也有可能「做得好」本身的標準太模糊。或許三者皆是。[11]

[11] 可能有一些怪人能在不刻意為之的狀態下就做出偉大的成就。若要將此規則套用到他們身上,則修改成:除了成為最好的,不要接受其他。

幸好這裡存在規模經濟(economy of scale)。儘管力求最好似乎是天大的挑戰,實際上結果通常會超出預期。這令人興奮,且奇妙的使人自由。它也讓事情變得簡單。從某些方面來說,力求最好比嘗試做好要更簡單。

要設定一個高遠目標,方法之一是「做人們在一百年後仍會關心的東西。」

不是因為百年後的人的評價比同輩重要,而是因為一個在百年後仍是好的東西較有可能是真的好。

小結

這是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How to Do Great Work)的上篇,每段文字中,每三句就有一句金句,讀得讓我頭頭是道。休息一下,再來看第二篇吧

--

--

Edward 5
Edward 5

Written by Edward 5

資深遊戲設計師 game designer, 元宇宙產品企劃 metaverse product planner , 丹寧愛好者 jeans lover, 品啤酒idrinkbeer社團創辦者, 五七恩牛仔褲創辦人57N jeans founder,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