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How to Do Great Work)

作者:Paul Graham,翻譯:周欽華

圖片來源: https://www.flickr.com/photos/pragdave/

【風險】

承擔你能承擔的最高風險。
在一有效率的市場,風險與回報成正比,因此不要追求確定性,而要找期待值高的賭注。若你沒有偶爾失敗,代表你大概太保守了。

雖然保守常被講成是老年人的特質,但年輕人更易犯此錯誤。

他們缺乏經驗因此害怕風險,但你年輕時其實可以承擔最多風險。

即便一個計畫以失敗告終,仍可能有價值。在做事的過程中,你穿越了很少人經歷之處,遇到了很少人會問的問題。

嘗試一個稍微困難的事情,大概是獲得好問題的最好方法。

【年輕的優勢】

當你年輕時,善用年輕人的優勢。當你年長時,用年長的優勢。

年輕的優勢是活力、時間、樂觀與自由。

年長的優勢是知識、效率、錢與權力。

透過努力,你可以在年輕時取得一些後者的優勢,在年長時保留一些前者的優勢。

年長者還有一個優勢,是他們知道自己的優勢。

年輕人常常擁有優勢而不自知。最大的優勢是時間。

年輕人完全不知道他們在時間上有多麼富有。

將時間轉化為優勢的最佳方法,是稍微輕浮的使用他:
學習一個你好奇,但沒有必要學的東西,或是建一個只因為你覺得酷的東西,或是在某件事變得異常擅長。

前述的「稍微」是很重要的條件。

年輕時揮灑時間,但不要只是浪費它。

做一件你擔心可能浪費時間的事,跟做一件你確定是浪費時間的事,有很大的差別。

前者至少是一個賭注,而且可能比你想得更好。[23]

[23] 要知道你是否在浪費時間,可以問自己是在生產還是消費。製作電腦遊戲比玩電腦遊戲更不可能是浪費時間,而玩一個能創造東西的遊戲比沒有創造東西的遊戲也更不可能是浪費時間。

年輕最微妙的優勢,或者更準確的說是缺乏經驗的優勢,是擁有看東西的嶄新視角。

當你的腦袋第一次擁抱一個想法時,有時腦袋跟想法會不太合。

通常問題是你的腦,但有時問題在想法

想法的一部份古怪的凸了出來,你想到時它就戳你一下。那些習慣想法的人已經學會忽略那感覺,但年輕人有機會不這麼做。[24]

[24] 另一個相關的優勢,是若你還沒有公開的說什麼,你就不會有偏見,傾向支持你以前的結論。如果你足夠的正直,在這方面你有機會常保年輕,但很少人做到。對多數人來說,過去公開發表的看法的影響力類似意識形態,只是信仰的只有一人罷了。

所以當你第一次學習某件事時,注意那些看起來錯誤或是缺少的東西。你會想要忽略它們,因為有 99% 的機會問題出在你身上。

有時你必須暫時的將自己的問題擺在一旁,才能持續前進。

但不要忘掉它們。當你越深入這主題時,回頭檢查問題是否還在。

若以你現有的知識偵查,發現那個問題仍存在,它可能代表某個尚未被發現的想法。

【學校】

有經驗的人最寶貴的知識之一,是知道*不要*擔心什麼

年輕人知道所有重要的事,卻不知道其相對重要性。

因此他們同時擔心所有事情,但其實只有幾件事值得如此。

你不知道的只是缺乏經驗的一半後果,另一半是你以為知道但其實錯誤。

當你成年時,腦中充滿廢話(nonsense) —

你所習得的壞習慣與被教的錯誤觀念 —

除非你至少清除掉那些與你想做的事相關的廢話,你無法做出偉大的成就。

大部分你腦中的廢話來自學校。

我們如此習慣學校,以致於我們下意識裡,將「上學」視為等同於「學習」。

但實際上學校有各種奇怪的特質,扭曲了我們對學習與思考的理解。

例如,學校養成了被動性。

自你是個小小孩開始,班上總是有一個權威告訴你該學什麼,以及衡量你學得如何。但上課與考試其實都不是學習的本質;它們只是學校設計的方式的產物。

你越早克服這種被動性越好。

若你還在學,試著把教育當成你的專案,老師是為你服務,而不是反過來。

這乍聽有些勉強,但並不只是一個奇怪的思想實驗。

在經濟學上這是事實,在智慧上也是理想上的事實。

最優秀的老師不想當你的老闆。

他們寧願你向前推進,把他們當作諮詢來源,而不是由他們透過教材拉著你。

學校也誤導了你對工作的印象。在學校裡,他們給你問題,而且幾乎總是用你目前學到的內容就能解答。在真實世界你必須找出問題是什麼,而且常常根本沒有解答。

但學校對你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可能是訓練你透過取巧(hack)來取勝。

但偉大的成就不能靠取巧。

你不能取巧上帝。因此別再找這種捷徑。擊敗系統的最好方式是專注在問題與其他人忽略的解決方案上,而不是吝於努力。

【獎項】

不要認為自己必須等待某個大人物給你一個突破機會。即使真是如此,你最好的策略也是

專注做好工作,而不是追逐有影響力的人。

也不要太在乎一群人的拒絕。那些能吸引入學評審與頒獎委員會的的特質,不同於做出偉大成果的特質。評選委員會的決定多半無法提供持續的反餽,因此意義不大。

【好的抄襲】

人們新入一個領域,經常會抄襲既有的作品。

這本身沒什麼不好。要瞭解一個東西如何作用,最好的方法就是試著重製。抄襲也不必然代表你的作品沒有原創性。

原創性是有新點子,不是缺乏舊點子。

但抄襲有好方法與壞方法。

若你要抄襲,就公開的做,而不是偷偷摸摸的,或更糟的是不自覺的做。

這是那句常被誤解的名言「偉大的藝術家抄襲」(Great artists steal)的意義。

真正危險的抄襲,也就是讓抄襲污名的,是那種不自覺的抄襲,因為你只是一個在他人放置的軌道上前進的火車。在另一個極端,抄襲可以顯現你的優越,而非屈從。[25]

[25] 1630 年早期,Daniel Mytens 畫了一幅英國皇后 Henrietta Maria 交給查理斯一式花冠的畫。後來 Van Dyck 畫了一幅自己的版本,來證明他畫得更好。

在許多領域中,你的早期作品幾乎必然會奠基於他人的作品之上。很少計畫是憑空出現。

他們通常是對過去成果的回應。當你剛出道時,沒有任何自己的作品;若你要回應,一定是回應別人的作品。

一旦你建立地位,就可以回應自己的作品。

雖然前者被稱之為衍生作品而後者不是,但兩者結構上比外表更近似。

奇怪的是,某些最創新的點子中的最新點子,有時看起來其實更衍生。

新發現通常一開始必須被視為是既有東西的延伸,甚至連其創作者都這麼認定,因為此時還沒有適當的字彙或概念可以描述。

但抄襲絕對有一些危險。

其一是你會傾向抄襲舊東西 — 那些當年在知識的前沿,但現在不再是的事物。

而當你抄襲東西時,不要抄襲其所有特徵。

若你這樣做,有時看起來很荒謬。例如如果你 18 歲,不要抄襲一個 50 歲的教授的舉止,或是數百年前文藝復興時代的詩人的用語。

有些你尊敬的特質,其實只是沒有拖累對方成功的缺陷。
事實上,那些最容易模仿的特質最有可能是缺陷。

這在人的行為上特別明顯。

有些才能之士是混蛋,結果沒經驗的人誤以為要作一個混蛋才會有才華。

不是;他是因為有才華才不受影響。

最強大的一種抄襲,是從一個領域抄襲到另一個領域。

歷史上充滿著這種偶然的發現,因此人們可能應該學習其他領域的工作,來創造更多偶然。把它視之為比喻,你就可以從相當遙遠的領域中擷取靈感。

負面的例子也可以像正面例子一樣有啟發性。

事實上有時你從壞事中可以學到的比好事更多;有時只有缺乏了才能看到需要的是什麼。

【聚落】

如果你的領域中有許多頂尖的人才聚集在同一個地點,那麼最好去拜訪那個地方一段時間。它不僅會增強你的野心,也會讓你發現他們也是凡人,增強你的自信。[26]

[26] 我刻意不定義「地方」(place)是什麼。在我寫作的此時,身處同一物理空間具有無法替代的益處,但未來也許會不同。

若你是真誠的,你可能會得到比你預想更溫暖的歡迎。

大部分很擅長某件事的人都很願意跟那些真的有興趣的人討論。

若他們擅長他們的工作,那他們通常會抱著一種業餘愛好者的興趣,而業餘愛好者總是想要討論他們的愛好。

要找到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可能要花點力氣。

在某些地方,例如大學,做偉大的成果具有無比的聲望,以致於會有一個禮貌性的假象,當作每個人都在做。但那遠非事實。

大學裡的人不能公開地說這話,但不同科系的成果差異巨大。有些科系的人在做偉大的工作;其他科系以前做過; 有些從來沒有。

【同事】

尋找最好的同事。

很多計畫無法一個人完成,即便你做的計畫可以,有他人鼓勵以及交流想法也是好的。

同事不僅影響你的作品,也影響你。

因此與你想成為的人一起工作,因為你真的會成為他們。

同事的品質比數量重要。

有一兩位非常棒的同事,比一整棟不錯的人要好。

事實上不僅是較好;從歷史上來看,偉大的成果如此頻繁的發生在團體中,說明一個人的同事往往決定了能否做出偉大的成就。

那你要怎麼知道你的同事夠好?

在我的經驗中,當你有時,你就會知道。

也就是說如果你不確定,那就大概不是。

不過或許可以給一個更具體的答案。

我來試試:

夠好的同事會提供*令人驚訝*的洞見

因此若你有幾位同事能令你在這方面戰戰兢兢,你大概就已跨越這個門檻。

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從與同事合作中受益,但有些計畫需要大量的人力,這類計畫不適合所有人。

若你想經營這類計畫,你必須成為一個管理者。

而做好管理跟所有工作一樣,需要資質與興趣。

若你缺乏這些,那就沒別的路:要麼你強迫自己將管理當作是第二語言來學,要麼就是避開這類計畫。[27]

[27] 這一點在其他人的工作受到嚴格限制時不成立,例如 SETI@home(按:用民眾電腦的運算力搜尋外星訊號的計畫)或比特幣。如果能夠設計節點更自由但仍然受限的協議,這種情況的適用範疇可能會擴大。

【士氣】

看守你的士氣。當你從事有野心的計畫時,士氣是一切的基礎,你必須像培育與保護生物一樣的照顧它。

士氣始於你的生活態度。

若你是樂觀主義者,較有機會做出偉大的作品。若你自認為是幸運兒也會比視自己為受害者更可能成功。

實際上,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庇護你免受自己的問題所苦。

若你選擇一個純粹的工作,其困難本身會成為你日常生活挫折的避風港。

若這是逃避,至少是非常有生產力的一種形式,歷史上一些最偉大的天才都曾如此逃避。

士氣透過工作複利增長:

高士氣讓你做好工作,好的成果跟著增加你的士氣,讓你做更好。

這個循環反方向也可以運作:若你不做好工作,這會破壞你的士氣,讓你更難做出。

由於循環的初始方向非常重要,若你卡住時,可能換個簡單一點的工作會是好主意,讓循環至少能轉起來。

有野心的人所犯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讓挫折一次性摧毀他們的所有士氣,就像氣球爆破一般。

你可以為自己打預防針,明確的視挫折為過程之一。畢竟要解決困難的問題,總是會有倒退的時候。

做偉大成就是一個深度優先搜尋(depth-first search),其根節點(root node)是渴望這樣做的慾望。

因此說「若一開始不成功,就不斷嘗試」並不完全正確。

應該是:

若一開始不成功,要不就是再試一次,或是退後幾步再試。

「永不放棄」也不完全對。

顯然有時放棄才是正確的選擇。
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別讓挫折讓你慌張,使你倒退到超出必要程度。

推論:永不放棄根節點。

在工作中掙扎不一定是壞事,正如跑步時呼吸困難也不是。

這取決於你跑得多快。因此學著分辨好痛苦與壞痛苦。好痛苦代表努力;壞痛苦代表受傷。

【觀眾】

觀眾是士氣的關鍵。

如果你是學者,你的觀眾可能是你的同行;在藝術界,你的觀眾可能是傳統意義上的觀眾。

不論哪種都不用太多。

觀眾的價值與其數量不是線性正比。

這對名人來說是壞消息,但若你才剛出發,那就是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一群小而投入的觀眾就足夠支持你。

只要有一些人真的喜愛你做的事情,那就夠了。

若可以,盡量避免中間人介入你跟觀眾之間

在某些工作這是不可避免的。但避開中間人是如此自由,以致於可能值得你換到另一個可以直接面對觀眾的相近工作。[28]

[28] 推論:建造某種讓人們能避開中間人,直接接觸觀眾的東西大概是一個好主意。

你花時間相處的人也會很大的影響你的士氣。

你會發現有些人增加你的士氣,有些會降低,而某人帶來的效果與你預期的不一致。

尋找那些能增加你士氣的人,避開減少士氣的。當然你需要照顧的人是優先

不要嫁或娶一個不瞭解你需要工作,或是視你的工作為競爭你的注意力的人。

如果你有野心,你需要工作;它幾乎是一種疾病。

因此一個不讓你工作的人不是不懂你,就是不在乎你。

說到底,士氣是生理性的。

你用身體思考,因此照顧身體很重要。

這意味著規律的運動,吃好睡好,然後避免那些危險的藥物。

跑步與走路是特別好的運動方式,因為它們有助思考。[29]

[29] 或許總是選擇相同的路線走路或跑步會有用,因為它可以讓你專心思考。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也有一些歷史證據。

做偉大工作的人未必比其他人開心,但肯定會比他們不做這些工作時開心。

事實上,若你既聰明又有野心,*不*做事反而是危險的。又聰明又有野心的人若沒有成就,會變得憤恨不平。

【名聲】

想要讓人印象深刻也沒關係,不過要慎選對象。你尊敬的人的意見是一種訊號。

而名聲,是一大群你不一定尊敬的人的意見,往往只是雜訊而已。

一項工作的聲望頂多是落後指標,有時更是完全錯誤。

如果你把任何事情做得足夠好,你就將之變得有聲望。

因此你要問的,不是這項工作有多麼有聲望,而是能將之做得多好。

競爭可能是一個有效的激勵,但別讓競爭替你決定問題;

別因為別人就被吸引去追逐什麼。

事實上,除了讓你更努力之外,別讓競爭者讓你做任何事情。

【好奇心】

好奇心是最好的嚮導。你的好奇心永不會說謊,它比你更懂得什麼值得關注。

看看這個字(好奇心)多常出現。

若你問一位先知如何做出偉大成就,而先知只回答一個詞,我賭那個詞是「好奇心」。

這不是具體的建議。

光有好奇心不夠,而且你也無法指揮好奇心。但你可以培養它,然後讓它驅動你。

好奇心是實現偉大成就的四步驟的關鍵:
它會為你選擇領域,帶你到知識的前沿,讓你注意到其中的缺口,並驅使你去探索。

整個過程都是與好奇心共舞。

【你的決定】

信不信由你,我已試著將這篇文章盡量寫短。不過它的長度至少有過濾的作用。

如果你能讀到這裡,肯定對做出偉大的成就有興趣。

若是如此,

其實你走得已經比你預期的更遠,因為想要做偉大的成就的人不多。

做出偉大成就的因素(factor),在字意上與數學上的意義,包括:興趣、努力與運氣。

按定義,運氣是你無法控制的,因此我們可以忽略不討論。

若你真的想做偉大的成就,努力也是理所當然。

因此問題可簡化到能力與興趣

你能否找到一種工作,能結合你的能力與興趣,來創造新想法的爆發嗎?

在此我們有理由保持樂觀。

做偉大的成就有眾多方式,還有更多方法尚未被發掘。

在那各式各樣的工作中,最適合你的那一種可能是非常匹配的。

甚至是匹配到讓你覺得滑稽。

問題只是如何找到它,以及你的能力與興趣能帶你走得多遠。而只有你能透過嘗試來提出解答。

實際上,可以做偉大成果的人比真的做的人更多,但他們被謙虛加上恐懼給困住了。

想成為牛頓或莎士比亞似乎過於自大。而且看起來也很困難;若你試著這樣做,你會失敗。

一般人應該不是明確的這樣打算。

很少人會明確的決定不要做偉大的成就。但這是他們潛意識中的想法;他們迴避這個問題。

因此我要對你使一個小把戲。

你想做出偉大的成就,還是不想? 現在你得認真決定了。

很抱歉這樣問。如果是面對一般人,我不會用這招。但你我心裡明白你是有興趣的。

別擔心太狂妄。你不必告訴任何人。

而且如果太難你就失敗,又有何妨?很多人的困擾比這更糟。

事實上若這是你面臨的最糟問題,那你很幸運。

是,你將需要努力工作。

不過話說回來,很多人都必須努力。

若你在做你覺得非常有趣的事 —

如果你走在正確的路上,

這是必然的 —

那麼你會感覺你的努力比許多同儕要輕鬆。

外頭有許多新發現等著。

為什麼不是由你來做呢?

結論

如何做出偉大的成就(How to Do Great Work)的四大步驟(1.選一個領域,2.學習知識到足以抵達領域的前沿,3.留意其中的缺口,4.探索有潛力的缺口), 已經在這二萬多字的文章中,鉅細靡遺的跟我們說了,

接下來,就是我們努力找尋,去工作,去嘗試,跨出這一步,不怕失敗。說的簡單,去做才能實現(或不實現),大家一起勉勵吧

--

--

Edward 5

資深遊戲設計師 game designer, 元宇宙產品企劃 metaverse product planner , 丹寧愛好者 jeans lover, 品啤酒idrinkbeer社團創辦者, 五七恩牛仔褲創辦人57N jeans founder,